35年前,崗底村400多口人,8000畝荒山,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。
今天,崗底村山清水秀,蘋果飄香,果農開著小汽車闖市場,700多口人平均年收入增加到4.5萬元。村民們說:九龍崗下新山莊,人換思想莊變樣;滿山栽上“搖錢樹”,好山好水好風光。
送來科技“金扁擔”,荒山變“金山”
2019年6月,武喬英給果園注冊了商標。前不久,她還在果園立了一個大廣告牌,標明果園蘋果嚴格執(zhí)行128道工序。
武喬英介紹,128道工序指的是李保國老師制定的富崗蘋果128道生產工序,怎樣挖定植坑,怎樣沉實定植帶,什么時間修剪,什么時間打防蟲劑,什么時間噴施葉面肥,什么時間疏花疏果,什么時間套袋去袋,什么時間鋪反光膜,怎么采摘,怎么包裝運輸,都規(guī)定得具體清楚,我們就像工廠里的工人一樣去生產蘋果。
“嚴格按128道工序種出來的蘋果,個頭、著色、果型、硬度、口感、風味等,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。”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認為,農業(yè)標準化生產是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的標尺,科學化、現(xiàn)代化的農業(yè)生產技術,對產品產量、質量、成本以及食品安全起著關鍵作用。
崗底人說,小山村之所以由窮變富,得益于“人民楷模”李保國老師20年的駐村扶貧,他用科技的“金扁擔”,不僅“挑”出了崗底人名氣,還讓富崗蘋果成了世界果品的上品,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。
懂技術會管理,個個都是“土專家”
40歲的梁國軍,2013年就被評為農民高級技師。
梁國軍曾經跟著李保國老師學習林果種植。在李老師幫助下,他還到河北農業(yè)大學進修深造。
如今,崗底村有62名果農讀完了大專,191名果農經過培訓拿到了果樹工職稱證書,其中有5人獲得高級職稱?,F(xiàn)在,這些果農都成了“土專家”。
目前,梁國軍是崗底村“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”的隊長。這支服務隊有60多人,他們除種好自己的果園外,還到外地免費提供技術服務,如承德、唐山、邯鄲以及河南、山西等地。他們還把富崗蘋果128道生產工序編成128個科普故事,免費提供給果農,讓許多在貧瘠山溝生活的農民靠種植優(yōu)質蘋果摘掉“窮帽子”。
眼光放長遠,打造“生態(tài)大花園”
楊增林經營著崗底村最大的一個家庭農場,一共有50畝。2016年,楊增林把自家農場注冊為“幺兩帕”,取的正是李保國教授定制的蘋果生產128道工序的諧音。
“我們農場的果品,80%靠采摘銷售。豐收時,來這里采摘的人很多。剩下的20%會儲藏到冷庫,年底前會被客戶全部買走。”楊增林說,接下來,他想把鄉(xiāng)村游、農家樂和采摘結合起來,爭取有更好的發(fā)展。
鄉(xiāng)村游正在成為崗底村的新亮點。霜降前后,周邊城市不少游客都會來旅游,采摘、游玩,或者到新建的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參觀學習。
楊雙牛說,今天的崗底人要把“綠水青山”轉化為“金山銀山”,還要把生態(tài)優(yōu)勢轉化為發(fā)展生態(tài)經濟的優(yōu)勢,生產方式突出“綠”字,全面推行生產綠色化、產業(yè)生態(tài)化,讓更多的農民干生態(tài)活,發(fā)生態(tài)財,端“金飯碗”。(河北日報記者邢云)
河北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