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科普博覽 ? 科技博覽 ? 正文

給重大科技成果冠上“中國名”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6-19??來源:科技日報??作者:柯平??瀏覽次數(shù):1189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核心提示:近日,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月背展開,嫦娥六號完成作業(yè)后攜“土”返程,再次點燃全社會的科學熱情。中國探月工程以古代神話人物“嫦娥”命名,承載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“奔月”夢想,也為大國重器披上浪漫的國風禮服。在重大科技成果命名中植入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,如今并不鮮見:“神舟”飛天、“嫦娥”奔月、“羲和”逐日、“祝融”探火、“蛟龍”入海、“北斗

近日,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月背展開,嫦娥六號完成作業(yè)后攜“土”返程,再次點燃全社會的科學熱情。中國探月工程以古代神話人物“嫦娥”命名,承載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“奔月”夢想,也為大國重器披上浪漫的國風禮服。

在重大科技成果命名中植入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,如今并不鮮見:“神舟”飛天、“嫦娥”奔月、“羲和”逐日、“祝融”探火、“蛟龍”入海、“北斗”指路、“九章”計算……一個個意蘊優(yōu)美、獨具特色的“中國名”,伴隨我國科技發(fā)展共赴星辰大海,不僅成為國人耳熟能詳、引以為傲的文化符號,還吸引了不少外國民眾的關注。

同時也應看到,目前仍有一些科技成果對命名考量不足。比如,有的成果僅以一長串專業(yè)術語命名,難以被社會公眾理解記憶,更談不上有效傳播;有的則以大量英文詞匯或英文縮寫代替命名,導致中外科技成果界限模糊。從加快實現(xiàn)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角度看,讓科技成果在命名上更好體現(xiàn)中國特色,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一件事。

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蘊含著深刻的智慧、獨特的意蘊和神奇的想象,為大國重器命名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素材。從現(xiàn)有案例看,“物—名”關聯(lián)就是一種常用的命名方式。比如,用“鯤龍”命名水陸兩棲飛機,可以很好體現(xiàn)它既能翱翔于九天之上,又能浮游在深海之中的特點;用“悟空”命名我國首顆空間暗物質粒子探測衛(wèi)星,則是期冀它能有孫悟空一樣的“火眼金睛”,尋找太空中暗物質的蹤影。

另外,以“點—線—面”結合的方式命名,還能起到立體輝映的效果。比如,探月衛(wèi)星以“嫦娥”命名,空間站以“天宮”命名,月球車以“玉兔”命名,使公眾能夠從整體上了解我國航天科技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,可謂潤物無聲、精妙至極。

科技成果命名既要重視中文命名,也要關注外文譯名。比如,把“神舟”譯為“Shenzhou”,而非“Divine Craft”;將“鯤龍”譯為“Kunlong”,而非“Kun Dragon”;“北斗”的音譯名是“BeiDou”,而非“Big Dipper”。這些,都很好地保持了中國特色。

給重大科技成果冠上“中國名”,讓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滋養(yǎng)科技創(chuàng)新,是“兩個結合”在科研領域的體現(xiàn)。這當中,傳遞的是創(chuàng)新自信,守護的是中華文化根脈。我們希望,未來有更多的大國重器與“中國名”交映生輝!

責任編輯:魏敏

?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免責聲明: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(yè)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(lián)網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

?
?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