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萬物有所生,而獨知守其根?!痹谥腥A民族的集體記憶中,昆侖山是兼有“萬山之宗”“文化之源”雙重意象的特殊符號。
古往今來,昆侖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與張力,成為無數(shù)中華兒女心中的神圣圖騰。
作為昆侖文化核心,昆侖神話體現(xiàn)了中華先民對所處世界和文明起源的不懈探索與認知表達,給后世子孫留下了共同的集體記憶、無限的文化想象,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宇宙觀、天下觀、社會觀、道德觀等的形成與發(fā)展。
昆侖文化輻射地域寬廣,內涵豐富,其傳承流變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(fā)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,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符號。
百神之所在
神話作為產(chǎn)生于人類早期的重要文化遺產(chǎn),不僅表達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記憶,而且在承載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作為中華民族古典神話重要部分的昆侖神話,內容豐富、保存完整、影響深遠。我們耳熟能詳?shù)摹翱涓缸啡铡薄肮补び|不周山”“西王母不死藥”“后羿射日”“嫦娥奔月”“女媧補天”等神話,都“發(fā)生”在昆侖山。
在宏大的眾神譜系中,漢族典籍有黃帝登昆侖山“投玉”、西王母“獻白玉環(huán)、玉玦”的記載;柯爾克孜族則傳說西王母在宴請中原帝王時,遺失了玉項圈;有專家認為藏族《格薩爾》史詩中的“天母”貢曼嘉姆,就是西王母。在青海湟源,反映3500年前羌戎部落文化的卡約文化遺址,出土了“黃帝四面銅人像”和被認為是西王母權杖的“犬戲牛鳩杖首”,兩件文物的形制,暗合了中原地區(qū)古籍中對相關人物形象的描述。
青海省湟源縣卡約文化遺址出土的“犬戲牛鳩杖首”(首都博物館 供圖)
西王母地位和形象的流變,典型地表現(xiàn)出各民族共創(chuàng)中華文化、共享歷史記憶的鮮明特征。西王母在昆侖神話中最早是“虎齒”“虎顏”形象,這是古羌人虎圖騰崇拜的反映。西王母形象向東流傳,結合東部沿海地區(qū)的蓬萊神話系統(tǒng)和后來的道教思想,逐漸演變成為人們熟知的“王母娘娘”,后世更創(chuàng)造了“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”的“官配”,成為民間信仰中的至高神仙。
昆侖神話中的其他人物和故事,也同樣在不同地域、不同民族中流傳?!痘茨献印穼懘笥怼熬蚶鎏撘韵碌亍?,大禹治水的傳說在中原地區(qū)傳頌千年,而流傳于四川阿壩和汶川、北川羌族群眾中的“花燈戲”《大禹治水》,同樣盛贊大禹“疏通九條河”“三過家門而不入”,每年農(nóng)歷六月初六,汶川還會舉辦祭祀活動,紀念大禹誕辰。此外,彝、普米、納西、景頗、哈尼等眾多民族均與昆侖文化緊密相連,潛含了共同的昆侖記憶。
在以昆侖神話為代表的昆侖文化影響下,“昆侖”作為一個宏大文化意象,早已深深沉潛到歷代先賢智者、文人墨客的集體無意識層面,成為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兒女共同的審美意象。歷代詩詞中,有屈原“登昆侖兮四望,心飛揚兮浩蕩”的心志豪邁;有陶淵明“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”的剛毅堅韌;有李白“黃河西來決昆侖,咆哮萬里觸龍門”的激昂情懷;還有譚嗣同“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昆侖”的慷慨悲壯;更有毛澤東“橫空出世,莽昆侖,閱盡人間春色”的博大胸襟和宏闊視野。
甘肅省隴劇院新創(chuàng)排的大型原創(chuàng)古裝隴劇《大禹治水》劇照(圖片來源:甘肅日報)
黃河萬里昆侖來
巍巍昆侖山,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,橫貫新疆、西藏間,伸延至青海、四川省內,東連秦嶺—大別山,橫亙約2500公里,是中國西部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,被譽為中華民族的“萬山之宗”“龍脈之祖”。
巍巍昆侖(尚昌平 攝)
昆侖大地,歷來便是中華各民族世居交融、文化互鑒融通的地方。按照《山海經(jīng)》《禹貢》《竹書紀年》等一系列典籍記載,古代中國的先祖圣王,無論是伏羲、女媧、炎帝、黃帝,還是堯、舜、禹等,都與昆侖有著密切聯(lián)系,反映出各族先民共同開疆拓土、未曾斷絕的互動交流。
除了古籍記載,歷史文物更是力證。在河南殷墟婦好墓中,出土了新疆和田玉器,可見距今至少3000余年前,中華先民便從昆侖山系中采玉,向東輾轉運入中原,抵達中華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?!坝癯隼?,這條細而不斷的“玉石之路”,將中原與西域縈繞串起;而此后的“絲綢之路”,更是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。
神話中的昆侖山是天下最高大的山。《禹本紀》《水經(jīng)·河水》《河圖括地象》及很多先賢補注古籍中,都有昆侖是“天地之中”“天中柱也”及“地中央曰昆侖”“昆侖山橫為地軸”等記載。
“萬山之祖”昆侖山還與黃河源頭密不可分?!渡胶=?jīng)·西山經(jīng)》云:“西南四百里,曰昆侖之丘……河水(即黃河)出焉,而南流注于無達?!薄昂釉蠢觥薄昂映隼觥背蔀橹腥A民族的千年文化鄉(xiāng)愁和精神家園。
中國古人追尋昆侖與祭祀黃河有著密切的關系,周穆王西尋昆侖山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追尋黃河源頭。雖然漢武帝按照古籍,將于闐南山和蔥嶺(帕米爾高原)誤定為昆侖,將黃河源頭確定于此。但正如考古專家巫新華先生認為:“這樣確定的河源雖然地理學上的誤差在1300公里左右,但是文化、歷史學上的誤差卻為零?!币驗檫@一“欽定”上承“天命”,遵循了中華歷史文化和民眾心理意識。將上古先民昆侖河源的神話落定于自然地理實體,不僅由中央政權出面明確了對西部疆域的認定,更強調和強化了西域南山作為昆侖、作為河源、作為中國疆域原型的重要性。
2017年昆侖山敬拜大典(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)
黃河源頭在哪里,昆侖就在哪里,王朝之天命和國家之龍脈就在哪里,不可須臾相離失。無論是苻堅懷柔西域、各部族到長安朝賀,闊端“涼州會盟”、統(tǒng)一雪域高原,還是隋煬帝親巡青海、設河源郡駐軍屯田,唐太宗派軍到星宿海、探黃河源,甚至軍事上為后世詬病的北宋,也致力于“熙河開邊”、收復河湟,更不用說清代面臨極大海防壓力時,左宗棠也要抬棺出征,挫敗列強分裂新疆的圖謀。歷代王朝對西域和青藏高原領土的重視、主權的強調,不僅是國防需要,更因昆侖對中華民族有著極為重要和深遠的政治文化意義。
(原文于2022年8月26日刊發(fā)在《中國民族報》,內容有刪減。作者文俠系青年文化學者,鄂崇榮系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、研究員。)
責任編輯:王雨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