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如醉里風吹盡,可忍醒時雨打稀。”楸花漫天,令人陶醉。
行至國家植物園碧桃園西北側(cè),會被幾株高大蒼翠、挺拔俊秀的樹木所吸引。走近一看,一串串“小風鈴”在風中搖曳。一團團,一簇簇,猶如華蓋般奪目,它的名字叫做“楸樹”。
也許很多朋友對它感到陌生,但它的“身世”可不一般。
小百科
楸樹有“木王”之美譽,是我國栽培利用最早的樹種之一。
楸樹為喬木,高8米至12米。葉呈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?;ü诔实t色,內(nèi)面具有黃色條紋及暗紫色斑點。花期為每年5月至6月,果期為每年6月至10月。楸樹是異花(或異株)授粉植物,單株或同一無性系種植在一起,因自花不孕,往往開花而不能結(jié)實。
楸樹性喜肥土,生長迅速,樹干通直,木材堅硬,是良好的建筑用材。楸樹樹形優(yōu)美、花茂色艷,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。
文化內(nèi)涵
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,在《史記》中記載:“淮北、常山以南,河濟之間千樹楸”。描繪出2000多年前楸樹在我國中原、華北、西北廣大區(qū)域栽培的盛況,而大面積種植楸樹的都是當時富甲一方的大戶。
古時人們還有栽植楸樹作為財產(chǎn)傳給子孫后代的習慣。直至今日,我國很多地方仍流傳有“千年柏,萬年杉,不如楸樹一枝丫”的諺語。
古往今來,一些文人學士多以楸樹為題進行創(chuàng)作,留下了諸多華麗篇章。讓我們在韓愈的這首《游城南十六首·楸樹》中一同感受它的優(yōu)美風姿吧。
青幢紫蓋立童童,
細雨浮煙作彩籠。
不得畫師來貌取,
定知難見一生中。
責任編輯:吳婷